欢迎访问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中文版 英文版
更多文章

联系我们

地 址:莱州市大原路358号
邮 箱:td1958@td1958.com
电 话:0535-2481121 2715211
2715238 2715213
售后服务:0535-2482061
传 真:0535-2480321

当前位置: 主页 > 检测园地 >

略论我国电子单纱强力仪技术发展


时间:2012-04-05 16:56

编者按:虽然该文已经发表十多年,现在看来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些可以借鉴的亮点。

单根纱线拉伸强度及其不均匀率是代表纱线使用价值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但是,由于纱线本身不匀及样本特征数的随机性,要测得能足够正确表征试样上述结果的具体数据,就必须有足够多的试验次数,而在过去若要完成如此日常大量测试及其统计运算工作,实际上是难于承受的摆锤式单纱强力仪虽有较久历史,但因其误差较大,操作繁复,实现自动数据处理不易等因素亦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早就致力于研制具有高效率并能自动进行统计运算的新一代单纱强力仪。国外早在五十年代末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亦及时引进过第一代电子式自动单纱强力仪(以下简称自动单强仪)。但限于当时基础技术水平,该类仪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投入实际使用。进入六十年代后,先后有不少国家推出各种不同型号、不同工作原理的自动单强仪,我国引进中较有影响的有瑞士Zellweger Uster公司、德国Textech-no-Herbert公司、英国Instron公司、日本岛津制作所等国外公司的产品,另外意大利Calderara公司、匈牙利等国亦有少量自动单强仪被引进,这为我国实现以单根纱线拉伸性代替缕纱强力评定纱线品质提供了契机,亦为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电子单强仪工作提供了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作用。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已成为多国电子单强仪的销售市场,形成多国产品、多种型号、众多制式电子单强仪或自动单强仪并存的局面。由于它们技术方案多样、技术更新迅速,往往是近日引进尚属新颖,但不久已被淘汰。例如瑞士某公司自动单强仪在短短十年左右就更新了五代产品,其中就不乏不够成熟之处;又如匈牙利某公司推出多头自动单强仪,由于技术线路上的先天不足,推出不久就几近废型;而意大利虽有自动单强仪供应我国,但由于数量太少,缺乏维修站点,致使故障发生后维修极度困难,不久也闲置成废铁一堆。凡此种种负面影响,使我国推广应用自动单强仪、制订单纱强力测试方法标准的工作难度极大,直接影响实现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显然,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技术特色的电子单强仪是形势之急需。但事实上国人对此认识不完全一致,主要有下列诸种表现形式:

1.对外国产品盲目信任有余,而对国有仪器则信心不足。少数人士认为只要用外国仪器测得数据总可深信不疑,而对国产仪器准确性抱疑虑态度。事实上笔者在对比考核国内外仪器性能过程中,曾不止一次发现某些进口仪器测得结果(特别是表面光滑、强伸性又较大和高捻纱等试样的伸长性结果)存在明显误差现象。

2.由于进口仪器价格昂贵、维修不易,用户往往采取严于管束而疏于校验的方针。不少单位往往满足于已引进了国外仪器,无论其工作性能如何,是否带病工作或准确与否,均将它视为珍宝,对操作或维修者限制极严。而操作维修人员亦往往不敢随意触摸,生怕一旦发生闪失其责任担当不起,宁可任其带病工作或任其瘫痪,并仍以拥有进口仪器而自豪。笔者曾对在我国较有影响的外国某公司全自动单强仪使用及其工作状态作不完全统计,结果表明,其中已处于瘫痪状态者约占1/3,不乏由于承受不起昂贵的维修费而长期搁置,却因自己拥有进口“高档仪器”而对国货不屑一顾。

上述现状,不仅掩盖了对电子单强仪需求的迫切性,且在客观上还起到了掩盖国外仪器某些弱点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电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已日益普及,在单纱产品标准已公布实施的今天,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单强仪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不少仪器生产厂纷纷起步,已推出多种不同型号的电子单强仪。但前进过程中如何把握技术方向,评价仪器优劣,总结经验,发挥国产仪器优势,是当今值得重视的课题。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已推出了第一代商品性全自动电子单强仪。但限于当时我国的基础技术水平,其可靠性、稳定性等指标确实不令人满意而迟迟未能普及推广。直至八十年代末期,由于电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成熟和单强仪使用经验的积累,适合我国国情,性能较为稳定、可靠的国产电子单强仪相继问世,其中尤以推出半自动型电子单强仪独具匠心,有较积极的经济实效和适合国情的时代意义。

就理论而言,全自动单强仪自动化程度高,手工操作少,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理想的技术路线。但上述许多进口全自动单强仪及国产第一代全自动单强仪在我国长期使用的实践证明:由于它必须有序准确完成自动喂纱、预加张力、换管及清除废纱等各项繁复操作,这种集机电微机于一体的高科技仪器,各项时空适配要求极为严密,因此对控制电路工作稳定性和机械加工精确度要求均极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变化、元件老化或机件磨损等影响而导致时空适配稍有疏失,配合失准,必将造成整机瘫痪(这种情况进口全自动单强仪也枚不胜举),而其维修恢复技术要求之难亦远非昔日摆锤式单强仪可比,用户往往更难胜任。有关组织人士曾在大量的调研结果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而维修技术力量普遍不足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在相当长的现阶段时期内以研制半自动式电子单强仪为宜的技术路线,即在保证完成全自动电子单强仪各项基本自动操作和自动数据处理功能前提下,重点在提高整机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狠下功夫,为此暂时将适配要求较高而又非关键性的自动喂纱、自动换管和自动清理废纱诸操作改由人工手动完成。大量事实证明,这一技术路线对我国当前现状要求无疑是恰当的。这样不仅简化了仪器结构和降低了造价,更主要的是取得了明显降低故障率、提高整机可靠性的良好效果。另外还缩短了每次试验机器作业的延续时间,这是因为在相同测试条件(如断裂时间)下,由于半自动仪可在机器作业时间内同时由工人操作并行完成某些辅助作业(例如仪器自动拉伸过程中操作者可同时作下次喂纱准备等)。实践证明,一般每次拉伸试验所花总时间半自动仪较全自动仪可缩短1/3左右(视试样伸长率及断裂时间而异)。再者,考虑到全自动单强仪仍需人工置换纱管等必要辅助作业和较长时间拉伸过程及高级的专业维修需求,因此纯粹从劳动效率角度审视,半自动单强仪并不逊色。目前,半自动单强仪已受到用户普遍欢迎,某些仪器生产企业也将全自动单强仪改投产半自动单强仪,由此可见,半自动单强仪在我国的应用具有优势。

当然笔者无意就此贬低全自动技术方案的先进价值和方向性卓识,而是强调必须以是否具有当前经济实效作为评估事物优劣的依据。简而言之,用户最关心的并非是仪器本身高科技含量的多少,而在于它能给用户带来多少经济实效。因此,制造出性能更加稳定、工作更加可靠、售价更加低廉而自动化程度更完善的全自动单强仪仍不失为有关各界努力关注的课题。

近阶段电子单强仪的技术发展工作,无论其自动化程度如何,笔者认为均应抓住下列几项要点:

1.不断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由于电子单强仪是纺仪中的热销产品,因此某些企业急促上马,在对若干关键性技术环节未经长期考核验证条件下就推向市场,造成产品出厂后故障频发,这有损于整个国产仪器形象,此现象应严加防范。

2.强化法制管理,加强宏观质量监控。为保证国内外各种不同类型电子单强仪工作状态正常、量值准确一直,应严格贯彻纺织总会1995年5月颁布的电子单强仪计量检定规程。此外,应由有关部门按计量法要求对电子单强仪的生产、维修等项工作实行许可证制度,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防止劣质产品流向市场。

3.完善售后服务,加强仪器生产企业与用户单位之间的信息联系。国产仪器较进口仪器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有便捷优惠的售后服务,仪器生产企业要充分认清和重视这一点,不仅做好售前宣传工作,更要真心实意为用户着想,完善售后服务,及时听取用户意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用户无后顾之忧,才能使国产仪器立于不败之地。

4.加强技术培训,建立一支有一定水平的维修队伍。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发生故障,仪器生产厂与用户应共同努力培训有相应素质的维修力量,及时发现并排除那些简单的故障,防止故障扩大,这将大大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引进国外电子单强仪在一定时期内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决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更应克服对洋货的盲目崇拜。当今,大力发展和提高国产电子单强仪已是形势亟需,在相当长时期内具有一定技术特点又不太复杂的半自动电子单强仪还会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对企业有积极的经济实效,也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发表于1996年第五期的《纺织标准与质量》